在宋代,茶饮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泡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饮茶方式,那么宋代泡茶采用的主要饮茶方式是什么呢?接下来,我们就来揭开宋代泡茶的秘密吧!
宋代泡茶的方法基本上是唐人的延伸,但比唐人进步,程序也有所缩减。在宋代,流行的是“
首先,需要将茶饼放入清洁的容器中,用热水浸泡,以便把表面凝固的膏去除,再以铃钳夹住,用微火灸干。接着,将茶饼烘焙灸干后,包上一张清洁无味的白纸,用银制或铁制的茶碾击碎,碾茶的时间要短,动作愈快愈好,如此才能使茶色白。然后,借助茶罗筛过细粉,粗茶屑则不用。茶罗的纲目愈细愈好,茶末要足够细才能与汤完全融合,若茶粗,便易沉淀于杯底。
接下来就是候汤的步骤了。将茶末放入茶壶中,用沸水冲泡,这种方法称为点茶。汤瓶宜小不宜大,小则候汤较易,点茶注汤时也较易控制出水量。因为汤瓶口小,煮水时不易观察判断,汤应煮至何种程度也很难分辨,所以说“候汤”难也。
最后,需要用茶筅轻轻摇动茶壶,使茶末充分混合均匀,让茶汤的口感更加浓郁醇厚。
总之,宋代泡茶采用的主要饮茶方式是“点茶”,这种方法需要仔细操作,注重茶品质量,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,感受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。